//中心动态//

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培训: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可以硬

发布时间:2023-06-21浏览次数:11

什么是教学研究?是否等同于信息收集和整理?应该如何设计?

什么是定量研究?如何寻找数据与真相的关联?又有哪些技巧?

质性资料分析有哪些误区?资料收集和文本分析又有哪些方法?

6月11日,由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教学研究的入门、误区与实践”培训项目在上海师范大学圆满落幕。

作为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推进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此次“教学研究的入门、误区与实践”培训项目历时六周,内容紧扣教学研究问题设计、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这三个核心板块,同时精心设计分组讨论、汇报环节,力图在搭建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桥梁的同时,促进学业共同体,从而全方位助力一线高校教师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丁妍老师很注重课堂互动

培训的第一节课上,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丁妍老师就开门见山地指出:将教学研究等同于信息收集和整理,是误区!

为了帮助学员明晰“教学研究”的内涵,丁妍老师在介绍数据库、搜索引擎之后,结合多个案例,采用文献量规、文献阅读代码等不同方法,详细讲解了“高效检索文献—有效阅读文献—规范撰写文献综述”三步法

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丁妍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入了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环节。通过分析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引导学员们自主设计研究问题,力求帮助学员在友好、接纳、向上的氛围中实现0-1的转变、跨出“从现实问题到研究问题”这一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为后续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奠定坚实基础。

丁妍老师与学员互动中

如何运用定量研究方法?

虽然数据、模型、样本、曲线,听起来无一例外枯燥又费脑,然而一经上海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杨楠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转化,似乎立刻生动有趣起来。

杨楠老师擅长案例授课

杨楠老师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出了常见定量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各自应用,也介绍了常见定量分析的模型建构、软件应用、数据解读技巧。有学员感叹:没想到定量分析还挺有意思!

不过,杨楠老师也再三提醒学员:客观、审慎解读数据、赋予数据现实意义,才能真实还原数据与答案间的重要关联——这既是定量研究的原则,也是教学研究行之有效的前提。

杨楠老师与学员讨论中

如果说定量研究的核心是数据,那么质性研究的核心,就是文本。

负责这一部分培训内容的老师是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项目主管、上海师范大学的张国平老师。

学员完成课堂任务:访谈提纲展示

单刀直入,张国平老师首先从质性资料分析中的常见陷阱切入。在介绍了质性资料分析的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帮助学员掌握质性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之后,张国平老师要求学员们针对三级编码程序与技术进行现场实战,并完成结对访谈、设计访谈提纲、模拟访谈过程三项课堂任务……

张国平老师与学员进行模拟访谈

就这样在授课分析、模拟实践、头脑风暴、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明确了“扎根资料构建理论”的思维方式,也掌握了质性资料收集的技巧与抽样逻辑,一步步加深了对访谈法的认识和理解。

授课部分干货满满。

互动环节比学赶超。


教学研究的入门、误区与实践”培训从一开始就把学员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作为极其重要的考量,因此专门设计了三个半天的小组交流和汇报活动,分别聚焦“教学研究问题设计”、“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这三个核心问题。

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分组的设计也颇有深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有学员被分为四个小组,每次活动由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作为引导员带领小组进行组内交流;在所有组员充分交流之后,各小组最终整合形成汇报结果。“引导员-组员”加“小组-小组”的多重组合形成了自学、互学、共学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不仅丰富了活动形式、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同时也显著增加了观点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帮助学员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小组间的汇报交流

此次上海市首届民办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培训项目是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为提升骨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所做的一次创新探索,旨在通过内容充实、形式丰富、教研结合、“学”“术”并重的精品培训课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纵深。

未来,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将继续挖掘优质资源、探索创新形式,继续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保驾护航。欢迎您的关注和加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