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主办、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协办的第三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于2023年6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主题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的教学生态新现象、新趋势、新思考,旨在为教学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时代下的民办高校教师群体赋能。
本届年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内容包括前置工作坊、开幕式及主旨报告、平行分论坛三大模块。为了充分保证参会质量,本次年会采用“各校限额推荐线下+全开放线上参与”相结合的形式,约3000人参会。
一、前置工作坊
6月27日-28日,本届年会邀请了来自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共9所高校的11位专家,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课程设计、学习策略、定量分析、创新案例等不同角度开设11场前置工作坊,240位老师参与研讨。
二、学术年会
6月30日上午,中共上海市民办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江鸿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校长、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杨俊和主持。
江鸿波对于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自2019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内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同时代表上海市民办高校工作委员向参与本届年会的三省一市民办高校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鸿波表示,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了高等教育,无论是高校教师、教学管理者还是教育决策者,无论对于课堂教学方法、模式还是运营管理方式,都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江鸿波提出三点思考:
一是积极应对智能时代带来的教育新机遇和挑战。希望在智能时代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将智能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打造人机协同的教育模式。二是要一如既往鼓励教师教学创新和改革,包括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室等创设更加真实、丰富的教学环境;利用智能化评估、反馈系统了解学生学情,提供个性化指导、辅导;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问题,进而反思指导教学……三是继续推动联盟内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个性化已成趋势,希望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在未来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打破时空限制,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联盟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指出,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人数已从2017年的118.5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33.1万人。如何在队伍规模扩大的同时加快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每一位高教人的使命。他提出三点理解:
一是在政策层面,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对高校教师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经费投入,大力支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明显政策导向性,民办高校亟须抓住这一突破口。
二是在实践层面,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的成立与各项工作的推进很符合新时代的形势与需求。应当大胆探索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构建高校教师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使教师主体能动与学校组织环境同步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迈向“以学为中心”的质变。
三是在理论层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正是学术年会的核心生长点。希望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能够持续深入探讨三省一市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课堂革命与教学创新等核心问题,凝炼经验做法,建构起具有解释力与价值性的民办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分析框架。
主旨报告
开幕式后,三位专家依次从国内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民办高校教学现状、海外民办大学的数字化转型转型探索与反思、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不同角度做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的陆国栋教授进行题为《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发展形态》的主旨报告。2019年,陆国栋教授首创“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建立了包括“教师团队、产教融合、专业与课程、教材与论文、教学成效、教学组织+教师教学竞赛”的“6+1”理论模型。
基于这一模型收集的大数据,陆国栋教授分别从全国范围、长三角地区、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形态。从普通高校公办、民办院校数量及比例,民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到各区域、各省份、各类型民办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校均项目数与校均分比较,再到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陆国栋教授用翔实的数据勾画出了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全貌。
随后,陆国栋教授介绍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虚拟教研室的发展情况,据此提出对未来的定位和期许:做强化高校教学中心地位的“推动者”、形成高校教学研究爱好者的“集结地”、打造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的“孵化田”。
第二位做主旨报告的洪化清教授来自于南洋理工大学。这所创办历史仅32年的民办大学如何赶上118年历史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共享QS全球大学排名第11位的骄人成绩?答案之一就是作为南洋理工大学极其重视的5大重点课题之一——Smart Education智慧教育。
洪化清教授认为,智能学习/智慧教育体现在新的教育环境聚焦于使用技术促进更有效的(效果+效率)学习。简而言之就是:积极的、关联的、粘性的、互动的、建构的。然而洪教授在全新加坡录制了1200堂课并逐一分析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智慧教室建了,老师还是照读PPT;花重金购置的设备让学生更依赖截图留档,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引入VR的那节课的确受欢迎,然而下一堂课却打回原形……
洪化清教授提醒,数据大,不等于大数据,硬件的堆砌也不等于教学本身的演进。教育需要的与时俱进,是老师克制灌输知识的习惯,引导、激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技术手段指导成果展示、实时监督反馈;是每个人根据学习情况合理配置到不同路径,分层、分组的协作学习。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指委主任委员王钧铭教授聚焦职业教育,带来了题为《数字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能力提升》的主旨报告。
王钧铭教授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数字技术发展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数字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王钧铭教授认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在厘清信息化、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之后,应当明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近期目标,进而明确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与策略。
围绕上图,王钧铭教授逐一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数字化工具”“校企合作”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王教授同意洪化清教授所说的,老师上课并不能一味使用PPT,“就像我们看《三国演义》,书和电视剧是不同的,有时候写黑板虽然很慢,但也能引发学生思考。所以该用黑板、白板的时候,还得用起来。”
王钧铭教授强调,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教师的数字素养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化应用、数字技术与技能、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值得所有与会者不断反省深思。
三、分论坛
6月30日下午的三组平行论坛分别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索”、“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教学改革”、“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主题,邀请长三角民办高校的教师就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作分享交流,共15位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了分论坛的分享和讨论。
分论坛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索
主持人:王琦进 安徽新华学院
纪利琴 安徽新华学院
“数字电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王磊 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王磊姝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自我学习、相互学习、创新学习——《小型景观设计》课程实践分享
牛淑珍 上海杉达学院
立足中国金融实践,培育 “1+3”新金融人才——打造高质量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
吕博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面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英语教学探索实践
分论坛二: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教学改革
主持人:应鹏展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王雪梅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化资源赋能教师教学改革——以《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例
马红丽 上海杉达学院
面向新工科的实训类课程——5E 教学模式探索
楼旦丰 浙江树人学院
数智赋能的力学类课程融合创新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智能会计课程改革——以《投资项目分析》为例
陆剑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化转型赋能现代商务服务专业群教学创新思考
分论坛三: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主持人:王志军 宁波财经学院
谢世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文创产品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资源搭建
薄萌萌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
陈苏婷 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业评估与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刘翔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发展视角下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李凡月 上海杉达学院
一名“青椒”的混合式课程搭建之路——以《金融学(英)》为例
2018年,在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下,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签署了长三角民办教育发展协作框架协议,2019年成立了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联盟成立以来,在联盟秘书处和各理事单位的推动下,深化了长三角民办高校的教育合作,为促进长三角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搭建了“融合共赢”的新平台。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作为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长效项目、精品项目,汇聚了广大民办高校教师们的实践智慧,体现了三省一市民办高校对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也彰显了上海师范大学在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合作的创新与深化、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中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