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Timothy Teo教授为中心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4-12-20浏览次数:11

“为什么你在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上电视脱口秀,大学不会给你职称?因为学者要做的,就是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对知识作贡献。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以下简称SSCI)发表文章,意味着贡献更有影响力、更能代表学术水平、获得更多国际认可,也更符合大学要求。”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这正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Timothy Teo教授的讲座风格。

应上海师范大学终身学习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雄伟教授邀请,12月20日上午,Timothy Teo教授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B101,以“Publishing Articles in SSCI Journals: What Do Editors Look for?(什么样的文章能让SSCI编委眼前一亮?)”为题,为中心研究团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进行专题讲解。

除了担任SSCI期刊《亚太教育研究员》(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SSCI Q1)等十多份期刊的主编、编委,Timothy Teo教授本人曾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16篇发表在排名较高的SSCI期刊上,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超2300次、H指数为80,无不显示他在科研投稿和审稿方面的丰富经验。 

讲座中,Timothy Teo教授从“WHAT:什么是SSCI?SSCI与其他期刊有何区别?”出发,系统梳理了“WHY:为何要投稿SSCI?”“HOW:决定论文能否接收的6大影响因素”“STEP BY STEP:SSCI发表周期和预留时间”等问题,并从资深编委的角度拆解了文章各部分,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各有哪些撰写要求。

“标题前几个词必须突出课题,引言的前几句也要引人入胜,编辑才有看下去的可能”“文献综述不只是历史的堆砌,怎么突出critical thinking?要指出你对这么多研究的评价、你的研究填补了哪些空白”“讨论部分也必须和数据相关,不能洋洋洒洒,切记SSCI对于实证数据的强调”……Timothy Teo教授毫无保留的分享帮助与会师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SSCI期刊的要求和规则,对于年轻学者们未来有针对性、前瞻性地进行论文写作和投稿颇具价值。

 

 

 

提问环节中,与会师生结合各自实际,从选题方向、撰写侧重、成稿篇幅、地区数据与全球价值等不同角度提出疑问,Timothy Teo教授逐一点评并提出建议,给到大家不少启发。

徐雄伟教授感谢Timothy Teo教授不仅将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带到教师发展中心,拓展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还为年轻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的学术竞争力。期待年轻学者们勇于对标SSCI标准,在学术上不断精进,持续扩大中国智慧、上海案例的国际影响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