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勾勒出至2035年“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的宏伟蓝图,并精心部署了“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和“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等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学习型大国”与“教育强国”并列提出,更是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终身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注与高度重视。
我国自古就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传统,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以来,历经三十余载,已初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治理体系。随着AIGC时代的到来,教育与学习生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重新审视终身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变得尤为关键。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终身学习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袁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终身教育的理想主义与现实挑战,基于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的经典论述,撰写形成了《终身教育新论》一书。
该书不仅回顾了朗格朗的远见卓识,更在其“终身教育即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上,融入新时代特色,提出了“教育即终身教育”的全新愿景。书中通过深入剖析中西方终身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重新定义其概念与目标,并重新规划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发展蓝图与实践路径,旨在探索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乐学氛围,构建一个管理体系完善、学习机会均等、学习空间开放、学习资源充沛、学习服务便捷的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这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反思与革新,更是以全新视角、起点及动态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并展望教育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