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把新教师捧在手心里的入职培训再次启动

发布时间:2023-10-10浏览次数:10

10月10日上午,随着2023年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在上海师范大学多功能厅拉开序幕,铺就在191位学术新星面前的锦绣前程正徐徐展开。

偌大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来自9所市属高校的191位新教师悉数出席。谈笑风生间,一张张尚且年轻的脸庞充满期待。

然而,从坐在台下的好学生到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的好教师,他们会面临哪些挑战?立志从“小青椒”蜕变成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漫漫征程应如何规划?他们又可以获得哪些扶持?对于这些焦点问题,昨天的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开班仪式一并作出解答,让新教师们心里有了底。

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于希嘉(左上)、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马英娟(右上)、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左下)出席开班仪式。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右下)主持会议。

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马英娟欢迎新教师们的到来。她表示,对全市高校新教师开展统一入职培训是上海率先推出的创新举措,旨在帮助来源不同、专业各异、教学经历不足一年的青年教师在同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上,通过3个月全面研修,成为一位合格的大学教师。

马英娟介绍道,上海师范大学承接此项目已经十年,校人事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育学院倾力打磨,在整合全校优质资源的同时,特聘了一批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国内知名学者担任授课专家,配备了一支由不同学科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班导师团队全程陪伴……

“正如教师要把学生捧在手心里,我们也把新教师捧在手心里。希望各位尽快适应角色转换、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同时主动结识良师益友、服务社会。预祝各位新教师在培训中学有所成、职业启航顺利!”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欢迎191位新教师们加入“Faculty学习共同体”。

他从项目设计原则、“工作坊小班+班导师”特色、“专业价值+教学知识+实践智慧+持续发展”四大模块、“课程教学大纲编撰+教学方案设计+微格教学演练”三大核心作业、线上线下混合授课形式、过程性考核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介绍。

徐雄伟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博耶首次提出“教学学术”概念以来,教学学术的内涵不断完善。“教学学术强调的是:不仅我们各人研究的学科课题是学术,大学里的教学本身也是学术。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正经历重大变革,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前所未有,很多学者正不断探究‘中国式教学学术’,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在座的各位也可以把自己对于教学学术的理解提升到与学科研究匹配的同一层面。”

坐在会场第一排的吴小玮看起来年轻又时尚,年仅37岁的她作为教授、博导也参与了此次新教师岗前培训。当她作为12位班导师的代表被邀请上台分享时,现场一片惊叹声。

吴小玮教授说,从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项目的参与者,到受益者,再到如今的带教者、分享者,她最想与新教师共勉三句话:“站稳讲台,教书育人;秉承学脉,薪火相传;守护初心,跑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

在随后进行的新教师岗前培训首场报告会上,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于希嘉为新教师们系统梳理了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人事政策,从职称评定、人才称号评审、项目申报、海外访学,到劳动合同签订、维权途径、住房补贴,实在的政策解读涉及到新教师科研教学、成家立业的方方面面。

于希嘉语重心长地说,上海享有全国顶尖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始终是海归人才集聚地,“祝贺各位成功获得在上海发展的机会。但也得提醒大家,上海同样是流动性极高的城市,适者生存,高校教师并不是铁饭碗”。如何适应?于希嘉建议从“适应上海城市文化——适应上海教育系统——适应个人所在学校——适应教师职业角色”四个层面进行调试。

“非上海本地人需要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缓解人际压力,此次培训的目标之一就是构建志同道合的探究型社群;非师范生需要快速掌握基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此次培训已经配备了高质量专业团队帮助大家实操演练;上海市教委、上海师范大学必然会扶上马,送一程,也希望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提前谋划职业生涯。我相信10年之内,在座的191位青年教师中一定会涌现国家级人才,我也期待见证各位的快速成长,助推上海教育事业发展。

开班仪式后,12位班导师分别与组内学员进行了见面。

本期培训项目自10月10日启动至12月22日举行结业典礼,共计11周。培训形式多样,不仅提供丰富的在线点播、网络直播课程,更有知名专家面对面授课、班导师工作坊、跨班交流、校本跟岗研修、沙龙分享、户外团建等线下活动。欢迎关注本公众号,获取更多动态信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