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面向教育强国的终身学习制度如何建设?中心主办圆桌论坛,集纳各方智慧

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53

10月29日下午,一场面向教育强国的终身学习制度建设圆桌论坛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欢迎所有专家的到来,感谢大家愿意为终身教育投入周末时光。

袁雯表示,教育强国战略中,终身教育不能落后,而应成为“强”的一部分。“教育强国战略的提出赋予了我们一个总结、思考、规划的机会。在终身教育领域,学习者是多元的,时间是有限的。教育部提出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要打破文凭社会,没有资历框架不行,怎么做资历框架?学分银行作为认证平台能否更权威?我们的教育机构能否更开放、与社会更好衔接?“我们需要用更开阔的视野在更开放的范围内思考终身教育发展。”圆桌论坛伊始,袁雯校长提出期待。

正是出于以上思考,主办此次圆桌论坛的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中心不仅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王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分银行负责人王宏、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三位做主旨报告,同时也引入来自上海市教委、上海成人教育协会、上海开放大学、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企业等不同视角,力求呈现多元、丰富的观点碰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的王默带来了题为《推动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终身学习:策略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报告明确了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所认同的终身学习5大要素、10大应用场景。其中针对“大学转变为终身学习机构”方面,LLL(Life-long Learning)一项覆盖399所分布于全球96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调研显示:68.2%高等教育机构报告其所在国家地区将终身教育定义为机构核心使命之一,同样68.2%高等教育机构已在不同层面制定了终身教育战略。

“可以清楚看见,传统大学向终身教育机构转型过程中,国家、地区政策是基石。”王默以都柏林城市大学的年龄友好大学项目为例:1997开始,爱尔兰政府倡导大学作为开放性机构扩大入口,服务不同人群。2007年,WHO提出倡议,创建年龄友好城市。2011年,都柏林响应WHO倡议。2012,DCU都柏林大学开始推进年龄友好大学项目,不仅资金由大学承担、聘用2名专职人员、成立专门办公室与国家决策机构、福利机构、NGO、社区、私营企业对接,也在学费制度、无障碍设施建设、全人群覆盖、线上学习培训等不同方面同步推进。

“当我们用全球视野评价高等教育机构对老龄化社会的响应,可以说:从全球层面看,国家倡导尚且不足,但一旦享有政策支持,高校可以做得很好、走得很远;高等教育机构还没有把终身教育视作核心使命之一,但更多实践案例正在涌现;当一所大学将自身定位为终身学习机构,因为有条件在教学、研究、社会参与三方面作系统性、整合性规划,反而对需求的响应特别高效。”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分银行研究专委会理事长王宏的主题报告题为《学分银行赋能终身教育创新发展》。

 王宏将学分银行平台比喻为探索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为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节能资格等级之间、学历教育与职场培训或成就之间建立了“转换通道”。目前,上海部分高校之间、各高校50个专业、423个资格等级证书之间已经部分实现了学分转换。比如复旦大学全日制法学本科学分可以转换为上海开放大学专科舞台表演专业通识课程8个学分,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三级)”可以转换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6个学分……

但这只是起步。学分银行正从学习成果“积累沟通”平台逐步转向“学习者个体学情画像”体系,目标是建立493万市民学习者“一人一档”,通过申学码,将学分银行从数据标签研制迭代到终身学习规划服务,最终推动长三角区块链学分联动,推进学习型城市和资历框架建设,体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初衷。”

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在主旨报告《关于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银行制度协调发展的思考》中,从“终身学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经验参照”“我国终身学习制度的建设现状”“个人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徐雄伟认为欧洲27个国家自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到最终实现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过程值得借鉴,包括建立共同认可的学位体系、使用ECTS欧洲学分转换体系、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再反观我国终身学习制度建设现状,完整国家体系还没出台,尤其是资历框架方面推进缓慢。

“刚才王校长提到复旦大学一些课程可以认证为开大学分,但反向操作行不行?许多学分银行达到上百万用户,但如果缺乏国家层面资历框架,缺乏学分认证标准,学分银行很容易成为静态数据库。我把学习制度分成两块,第一是建立在资历框架基础上的学习成果认定,应该引入社会各界资源参与认定;第二才是聚焦学分累计、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定国家层面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解决学分等值问题,我认为是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

随后的圆桌论坛围绕“面向教育强国的终身学习制度有效形态”展开,下设三个分议题“终身学习制度建设的基本逻辑”“我国终身学习制度的建设现状及困境”“终身学习制度的有效形态及关键着力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处四级调研员姚岚、上海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主任夏瑛、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李娟、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沈岚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福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蒋建华、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中心教授关晶、副教授马颂歌、专职研究员叶颖、刘雅婷、张国平、杨婷、樊晓杰、刘鑫鑫、张丽娜等贡献了精彩纷呈的思考和观点。

有观察到中国已经集聚智能网联优势、思考产业如何带动人才培育的;有学机械出身,用发动机理论比喻终身教育推进的;有从上海人文行走的成功反思城市文化,强调制度创新的;有呼吁要把终身教育对学生感受的注重融入正规教育教师考核体系的;有思考人在一生中不同阶段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能否以此构建资历框架的;也有困惑于当下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各学段不平衡条件下,制度间如何匹配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的王默全程认真聆听,她评价上海在终身教育方面的实践走在国际前列,自己非常珍惜这样开放、平等、坦诚的沟通机会。“UIL建有政策数据库,很愿意为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后续研究提供支持。也期待上海开创新范式,继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层面的倡议和思考提供滋养和支持。”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评价圆桌论坛会议很有价值,给自己不少启发。”当我们提到终身教育,经常关注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但我想强调,教育强国一定还要让强者更强。教育强国背景下的终身学习制度创新需要找到‘发动机’,如果说一台发动机是学分银行,那么另一台围绕资历框架建设的发动机是什么?今天的圆桌论坛上大家做了很多发散,之后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将梳理、聚焦、研究。制度范畴、制度创新、制度匹配、协同创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下一个突破点。也期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互通合作,借世界智慧助推中国终身教育事业再进一步。”

当天上午,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还承办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主办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咨询会。上海市人大、市教委领导,苏州、宁波两地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修订组代表、法学界、教育学界专家齐聚上海师大,为即将开展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建言献策。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全程出席。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及中心专职研究员团队作为智库出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