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上海——第五届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学术年会今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顺利举行。会议由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主办,上海市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承办,以“教育强国建设下的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百余名民办高校管理者、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及一线教师代表,共同深入探讨民办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为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

开幕式由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秘书长、上海市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徐雄伟主持。

上海市教委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苏铁在开幕致辞中,围绕“使命担当、创新转型、协同共进”三大关键词分享了深刻见解。他强调,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挑战,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快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致力于培养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苏铁特别强调,要依托联盟平台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三省一市民办高校实现资源共享、错位竞争、共同发展。

部市共建民办教育协同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熊莉娜指出,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长三角民办高校肩负着率先探索教育现代化路径的时代使命。她提出三点重要建议:一是要积极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坐标;二是要准确把握民办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大趋势,依托长三角区域产业优势,探索协同创新路径,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要凝聚协作共识,共绘长三角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新蓝图,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为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境界。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在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公办民办没有区别,我们都承担着同样的使命。”她强调,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基础性工作,将极大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势头。民办教育要实现与公办教育共同进步,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进长三角各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建设,健全区域性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二是精准把握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转型与发展的方向与落脚点,聚焦课程与教学的数智化改革;三是有力支持一线教师教学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扩散,促使教学创新成果从“一位教师”影响“一批教师”,从“一个课堂”走向“一批课堂”,共同擦亮民办教育的品牌。
主旨报告

学术年会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关晶教授主持。
01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陆昉教授所作主旨报告题为:“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路径与成果趋势”。
陆昉教授系统分析了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与发展趋势。基于OBE教育理念,他提出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学重构,采用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陆教授总结了教学创新的四大趋势:教学创新成为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师生作为创新主体通过深度互动激发创新潜能,区域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构建开放包容教育环境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强调,长三角民办高校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改革,正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02

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阙明坤教授所作主旨报告题为:“教师转型:新时代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阙明坤教授深入剖析了民办高校教师转型的时代要求与发展路向。他在系统梳理民办教育从萌芽自发到分类管理政策沿革的基础上,精准分析了十五五期间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走势,探讨了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生成机制。阙教授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教师转型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从育人理念、专业能力、队伍结构等多维度推进深度转型,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教师发展体系,为长三角民办高校提升办学质量提供人才支撑。
03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苏永康教授所作主旨报告题为:“数智时代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构建”。
苏永康教授前瞻性地探讨了数智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他从在线教学新常态切入,引用国际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教育的自然形态,信息技术将完全融入教学生活而不再被视为新技术。苏教授提出要构建师-生-机深度交互的新型教学关系,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教学设计需体现教育哲学与人文精神。他还展望了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跨学科认知创新中的应用前景,强调培养完整人的教育目标,为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04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健教授所作主旨报告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 践行新时代师德师风”。
王健教授系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他从邓小平希望涌现大批教育家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重要论述的历史脉络出发,深入辨析师道与师德的辩证关系,指出师道关乎教育价值追求与敬业精神,是自然的公正;师德侧重行为准则及其表现,是约定的公正。王健强调,教育家精神不只是道德规范,更是价值追求的精神源泉,引导教师从职业人向教育家转变,具备目正、行正、心正的品格修养,实现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有机融合,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平行工作坊
本届年会精心设置六个平行工作坊,聚焦职业教育改革、教学创新实践、人工智能赋能等前沿议题,特邀资深专家领衔指导,旨在通过案例剖析、方法传授、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与指导,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改革路径与落地工具。
01
工作坊一: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的路径与策略
坊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付雪凌副教授

工作坊直面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难题,聚焦“教师、教材、教法”三大关键要素的深度变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性障碍与突破路径,解析从个体资质认定到团队能力构建的转型策略;在教材改革维度,重点分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的开发逻辑,探讨如何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在教法创新层面,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项目式、情景式教学的实施要点,助力教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学范式转变。
02
工作坊二:面向新质生产力时代的产教融合新形态
坊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晶教授

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革命。职业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思考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关晶教授从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逻辑与社会关系逻辑出发,引导与会教师深入理解职业教育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工作坊重点探讨“韧性技能生态”的构建路径,通过理念讲授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理论认知与实践经验交流中形成新的行动思路,为推动职业教育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引。
03
工作坊三:教学创新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
坊主: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丁妍副研究员

工作坊聚焦教学创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特别关注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的系统设计与撰写、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两大核心主题,帮助教师形成可持续的教学改进意识;同时结合AI技术发展趋势,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在有限课堂中融入“智慧教学”元素,为民办高校教师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提供具体可行的改进路径。
04
工作坊四:AI赋能课程改革与数智课程建设案例
坊主: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廉洁副教授

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工作坊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涵盖提示词设计、智能体开发、个人知识库建立等前沿内容。通过数智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案例分享,为教师提供从课程设计到教学管理的全方位AI赋能方案,助力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方法。
05
工作坊五:AI+课程教学改革聚力教师创新发展
坊主:上海大学教务部 辛明军教授

工作坊系统阐述数字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围绕“数智赋能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实战分析”“课程改革孵化教学创新设计实践”等四个维度展开。通过案例分享与实践指导,为教师提供从理念更新到实践落地的完整支持体系,助力教师在AI时代实现专业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06
工作坊六:AI+教学工具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
坊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项乐源副研究员

工作坊聚焦“AI+教学”工具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课程智能学伴建设、大模型选用策略、个人本地知识库应用、AI赋能PPT制作等基于具体教学场景的解决方案。通过工具演示与实操指导,为教师提供提升教学效能的实用方法,助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面向未来,联盟将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为长三角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及教师队伍建设指路引航,为长三角民办高校教育研究者搭建高品质的学术对话平台,使联盟凝聚起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师合力,为构建特色彰显的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做出贡献。





